大方廣佛華嚴經 (八十華嚴)
大方廣佛華嚴經 (八十華嚴)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
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
第二地
諸菩薩聞此, 最勝微妙地,
其心盡清淨, 一切皆歡喜。
皆從於座起, 踴住虛空中,
普散上妙華, 同時共稱讚:
「善哉金剛藏! 大智無畏者!
善說於此地, 菩薩所行法。」
解脫月菩薩, 知眾心清淨,
樂聞第二地, 所有諸行相,
即請金剛藏: 「大慧願演說,
佛子皆樂聞, 所住第二地!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:
「佛子!菩薩摩訶薩已修初地,欲入第二地,當起十種深心。何等為十?所謂:正直心、柔軟心、堪能心、調伏心、寂靜心、純善心、不雜心、無顧戀心、廣心、大心。菩薩以此十心,得入第二離垢地。
「佛子!菩薩住離垢地,性自遠離一切殺生,不畜刀杖,不懷怨恨,有慚有愧,仁恕具足,於一切眾生有命之者,常生利益慈念之心;是菩薩尚不噁心惱諸眾生,何況於他起眾生想,故以重意而行殺害!性不偷盜,菩薩於自資財,常知止足,於他慈恕,不欲侵損;若物屬他,起他物想,終不於此而生盜心,乃至草葉不與不取,何況其餘資生之具!性不邪婬,菩薩於自妻知足,不求他妻,於他妻妾、他所護女、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,尚不生於貪染之心,何況從事!況於非道!性不妄語,菩薩常作實語、真語、時語,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,無心欲作,何況故犯!性不兩舌,菩薩於諸眾生無離間心、無惱害心,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,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,未破者不令破,已破者不增長,不喜離間,不樂離間,不作離間語,不說離間語,若實、若不實。性不惡口,所謂:毒害語、粗 獷語、苦他語、令他瞋恨語、現前語、不現前語、鄙惡語、庸賤語、不可樂聞語、聞者不悅語、瞋忿語、如火燒心語、怨結語、熱惱語、不可愛語、不可樂語、能壞自身他身語,如是等語皆悉捨離,常作潤澤語、柔軟語、悅意語、可樂聞語、聞者喜悅語、善入人心語、風雅典則語、多人愛樂語、多人悅樂語、身心踴悅語。性不綺語,菩薩常樂思審語、時語、實語、義語、法語、順道理語、巧調伏語、隨時籌量決定語,是菩薩乃至戲笑尚恆思審,何況故出散亂之言!性不貪慾,菩薩於他財物、他所資用,不生貪心,不願不求。性離瞋恚,菩薩於一切眾生恆起慈心、利益心、哀愍心、歡喜心、和潤心、攝受心,永捨瞋恨、怨害、熱惱,常思順行,仁慈祐益。又離邪見,菩薩住於正道,不行占卜,不取惡戒,心見正直,無誑無諂,於佛、法、僧起決定信。
「佛子!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,常無間斷,復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墮惡趣者,莫不皆以十不善業;是故我當自修正行,亦勸於他,令修正行。何以故?若自不能修行正行,令他修者,無有是處。』
「佛子!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:『十不善業道,是地獄、畜生、餓鬼受生因;十善業道,是人、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。又此上品十善業道,以智慧修習,心狹劣故,怖三界故,闕大悲故,從他聞聲而解了故,成聲聞乘。又此上品十善業道,修治清淨,不從他教,自覺悟故,大悲方便不具足故,悟解甚深因緣法故,成獨覺乘。又此上品十善業道,修治清淨,心廣無量故,具足悲愍故,方便所攝故,發生大願故,不捨眾生故,希求諸佛大智故,淨治菩薩諸地故,淨修一切諸度故,成菩薩廣大行。又此上品十善業道,一切種清淨故,乃至證十力、四無畏故,一切佛法皆得成就。是故我今等行十善,應令一切具足清淨;如是方便,菩薩當學。』
「佛子!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:『十不善業道,上者地獄因,中者畜生因,下者餓鬼因。於中,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、畜生、餓鬼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短命,二者多病。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貧窮,二者共財不得自在。邪婬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妻不貞良,二者不得隨意眷屬。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多被誹謗,二者為他所誑。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眷屬乖離,二者親族弊惡。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常聞惡聲,二者言多諍訟。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言無人受,二者語不明瞭。貪慾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心不知足,二者多欲無厭。瞋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,二者恆被於他之所惱害。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;若生人中,得二種果報,一者生邪見家,二者其心諂曲。』佛子!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眾大苦聚,是故菩薩作如是念:『我當遠離十不善道,以十善道為法園苑,愛樂安住,自住其中,亦勸他人令住其中。』
「佛子!此菩薩摩訶薩復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、安樂心、慈心、悲心、憐愍心、攝受心、守護心、自己心、師心、大師心,作是念言:『眾生可愍,墮於邪見、惡慧、惡欲、惡道稠林。我應令彼住於正見,行真實道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分別彼我,互相破壞,鬥 諍瞋恨,熾然不息。我當令彼住於無上大慈之中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貪取無厭,唯求財利,邪命自活。我當令彼住於清淨身、語、意業正命法中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常隨三毒,種種煩惱因之熾然,不解志求出要方便。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大火,安置清涼涅槃之處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為愚癡重闇,妄見厚膜之所覆故,入陰翳稠林,失智慧光明,行曠野險道,起諸惡見。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智眼,知一切法如實相,不隨他教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在於生死險道之中,將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,入惡見網中,為愚癡稠林所迷,隨逐邪道,行顛倒行。譬如盲人無有導師,非出要道謂為出要,入魔境界,惡賊所攝,隨順魔心,遠離佛意。我當拔出如是險難,令住無畏一切智城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為大瀑水波浪所沒,入欲流、有流、無明流、見流,生死洄澓,愛河漂轉,湍馳奔激,不暇觀察;為欲覺、恚覺、害覺隨逐不捨,身見羅剎於中執取,將其永入愛慾稠林;於所貪愛深生染著,住我慢原阜,安六處聚落;無善救者,無能度者。我當於彼起大悲心,以諸善根而為救濟,令無災患,離染寂靜,住於一切智慧寶洲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處世牢獄,多諸苦惱,常懷愛憎,自生憂怖,貪慾重械之所繫縛,無明稠林以為覆障,於三界內莫能自出。我當令彼永離三有,住無障礙大涅槃中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執著於我,於諸蘊窟宅不求出離,依六處空聚,起四顛倒行,為四大毒蛇之所侵惱,五蘊怨賊之所殺害,受無量苦。我當令彼住於最勝無所著處,所謂:滅一切障礙無上涅槃。』又作是念:『一切眾生其心狹劣,不行最上一切智道,雖欲出離,但樂聲聞、辟支佛乘。我當令住廣大佛法、廣大智慧。』佛子!菩薩如是護持於戒,善能增長慈悲之心。
「佛子!菩薩住此離垢地,以願力故,得見多佛。所謂:見多百佛、多千佛、多百千佛、多億佛、多百億佛、多千億佛、多百千億佛,如是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。於諸佛所,以廣大心、深心,恭敬尊重,承事供養,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醫藥,一切資生悉以奉施,亦以供養一切眾僧,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於諸佛所,以尊重心,復更受行十善道法,隨其所受,乃至菩提,終不忘失。是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,遠離慳嫉破戒垢故,佈施、持戒清淨滿足。譬如真金置礬石中,如法鍊已,離一切垢,轉復明淨。菩薩住此離垢地,亦復如是,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,遠離慳嫉破戒垢故,佈施、持戒清淨滿足。佛子!此菩薩,四攝法中,愛語偏多;十波羅蜜中,持戒偏多;餘非不行,但隨力隨分。
「佛子!是名: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。菩薩住此地,多作轉輪聖王,為大法主,具足七寶,有自在力,能除一切眾生慳貪破戒垢,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;為大施主,周給無盡。佈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——如是一切諸所作業,皆不離念佛,不離念法,不離念僧,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、一切智智。又作是念:『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、為勝、為殊勝、為妙、為微妙、為上、為無上,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。』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,便能捨家、妻子、五欲。既出家已,勤行精進,於一念頃,得千三昧,得見千佛,知千佛神力,能動千世界,乃至能示現千身,於一一身能示現千菩薩以為眷屬;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,過於是數,百劫、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。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:
「質直柔軟及堪能, 調伏寂靜與純善,
速出生死廣大意, 以此十心入二地。
住此成就戒功德, 遠離殺生不惱害,
亦離偷盜及邪婬, 妄惡乖離無義語。
不貪財物常慈愍, 正道直心無諂偽,
離險捨慢極調柔, 依教而行不放逸。
地獄畜生受眾苦, 餓鬼燒然出猛焰,
一切皆由罪所致, 我當離彼住實法。
人中隨意得受生, 乃至頂天禪定樂,
獨覺聲聞佛乘道, 皆因十善而成就。
如是思惟不放逸, 自持淨戒教他護,
復見群生受眾苦, 轉更增益大悲心。
凡愚邪智不正解, 常懷忿恨多諍訟,
貪求境界無足期, 我應令彼除三毒。
愚癡大暗所纏覆, 入大險道邪見網,
生死籠檻怨所拘, 我應令彼摧魔賊。
四流漂蕩心沒溺, 三界焚如苦無量,
計蘊為宅我在中, 為欲度彼勤行道。
設求出離心下劣, 捨於最上佛智慧,
我欲令彼住大乘, 發勤精進無厭足。
菩薩住此集功德, 見無量佛咸供養,
億劫修治善更明, 如以好藥鍊真金。
佛子住此作輪王, 普化眾生行十善,
所有善法皆修習, 為成十力救於世。
欲捨王位及財寶, 即棄居家依佛教,
勇猛精勤一念中, 獲千三昧見千佛。
所有種種神通力, 此地菩薩皆能現,
願力所作復過此, 無量自在度群生。
一切世間利益者, 所修菩薩最勝行,
如是第二地功德, 為諸佛子已開演。」
第三地
佛子得聞此地行, 菩薩境界難思議,
靡不恭敬心歡喜, 散華空中為供養,
讚言:「善哉大山王, 慈心愍念諸眾生,
善說智者律儀法, 第二地中之行相。
是諸菩薩微妙行, 真實無異無差別,
為欲利益諸群生, 如是演說最清淨。
一切人天供養者, 願為演說第三地,
與法相應諸智業, 如其境界希具闡!
大仙所有施戒法, 忍辱精進禪智慧,
及以方便慈悲道, 佛清淨行願皆說!」
時,解脫月復請言: 「無畏大士金剛藏,
願說趣入第三地, 柔和心者諸功德!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:
「佛子!菩薩摩訶薩已淨第二地,欲入第三地,當起十種深心。何等為十?所謂:清淨心、安住心、厭捨心、離貪心、不退心、堅固心、明盛心、勇猛心、廣心、大心。菩薩以是十心,得入第三地。
「佛子!菩薩摩訶薩住第三地已,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。所謂:無常、苦、不淨、不安隱,敗壞、不久住,剎那生滅,非從前際生,非向後際去,非於現在住。又觀此法無救、無依,與憂、與悲,苦惱同住,愛憎所繫,愁慼轉多,無有停積,貪、恚、癡火熾然不息,眾患所纏,日夜增長,如幻不實。見如是已,於一切有為倍增厭離,趣佛智慧,見佛智慧不可思議、無等無量、難得無雜、無惱無憂,至無畏城,不復退還,能救無量苦難眾生。菩薩如是見如來智慧無量利益,見一切有為無量過患,則於一切眾生生十種哀愍心。何等為十?所謂:見諸眾生孤獨無依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貧窮困乏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三毒火然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諸有牢獄之所禁閉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煩惱稠林恆所覆障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不善觀察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無善法欲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失諸佛法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隨生死流,生哀愍心;見諸眾生失解脫方便,生哀愍心。是為十。菩薩如是見眾生界無量苦惱,發大精進,作是念言:『此等眾生,我應救,我應脫,我應淨,我應度;應著善處,應令安住,應令歡喜,應令知見,應令調伏,應令涅槃。』菩薩如是厭離一切有為,如是愍念一切眾生,知一切智智有勝利益,欲依如來智慧救度眾生,作是思惟:『此諸眾生墮在煩惱大苦之中,以何方便而能拔濟,令住究竟涅槃之樂?』便作是念:『欲度眾生令住涅槃,不離無障礙解脫智;無障礙解脫智,不離一切法如實覺;一切法如實覺,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;無行無生行慧光,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;禪善巧決定觀察智,不離善巧多聞。』菩薩如是觀察了知已,倍於正法勤求修習,日夜唯願聞法、喜法、樂法、依法、隨法、解法、順法、到法、住法、行法。菩薩如是勤求佛法,所有珍財皆無吝惜,不見有物難得可重,但於能說佛法之人生難遭想。是故,菩薩於內外財,為求佛法悉能捨施。無有恭敬而不能行,無有憍慢而不能捨,無有承事而不能作,無有勤苦而不能受。若聞一句未曾聞法,生大歡喜,勝得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;若聞一偈未聞正法,生大歡喜,勝得轉輪聖王位;若得一偈未曾聞法,能淨菩薩行,勝得帝釋梵王位住無量百千劫。若有人言:『我有一句佛所說法,能淨菩薩行。汝今若能入大火阬,受極大苦,當以相與。』菩薩爾時作如是念:『我以一句佛所說法,淨菩薩行故,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滿中,尚欲從於梵天之上投身而下,親自受取,況小火阬而不能入!然我今者為求佛法,應受一切地獄眾苦,何況人中諸小苦惱!』菩薩如是發勤精進求於佛法,如其所聞觀察修行。此菩薩得聞法已,攝心安住,於空閑處作是思惟:『如說修行乃得佛法,非但口言而可清淨。』
「佛子!是菩薩住此發光地時,即離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住初禪;滅覺觀,內淨一心,無覺無觀,定生喜樂,住第二禪;離喜住捨,有念正知,身受樂,諸聖所說能捨有念受樂,住第三禪;斷樂先除,苦喜憂滅,不苦不樂,捨念清淨,住第四禪;超一切色想,滅有對想,不念種種想,入無邊虛空,住虛空無邊處;超一切虛空無邊處,入無邊識,住識無邊處;超一切識無邊處,入無少所有,住無所有處;超一切無所有處,住非有想非無想處。但隨順法故,行而無所樂著。
「佛子!此菩薩心隨於慈,廣大無量不二,無怨無對,無障無惱,遍至一切處,盡法界、虛空界,遍一切世間;住悲、喜、捨亦復如是。
「佛子!此菩薩得無量神通力,能動大地;以一身為多身,多身為一身,或隱或顯;石壁山障,所往無礙,猶如虛空;於虛空中跏趺而去,同於飛鳥;入地如水,履水如地;身出煙焰,如大火聚;復雨於水,猶如大雲;日月在空,有大威力,而能以手捫摸摩觸;其身自在,乃至梵世。此菩薩天耳清淨過於人耳,悉聞人、天若近若遠所有音聲,乃至蚊蚋、虻蠅等聲亦悉能聞。此菩薩以他心智,如實而知他眾生心。所謂:有貪心,如實知有貪心;離貪心,如實知離貪心;有瞋心、離瞋心,有癡心、離癡心,有煩惱心、無煩惱心,小心、廣心,大心、無量心,略心、非略心,散心、非散心,定心、非定心,解脫心、非解脫心,有上心、無上心,雜染心、非雜染心,廣心、非廣心,皆如實知。菩薩如是以他心智知眾生心。此菩薩念知無量宿命差別,所謂:『念知一生,念知二生、三生、四生,乃至十生、二十、三十,乃至百生、無量百生、無量千生、無量百千生,成劫、壞劫、成壞劫、無量成壞劫,我曾在某處,如是名,如是姓,如是種族,如是飲食,如是壽命,如是久住,如是苦樂。我於彼死,生於某處,從某處死,生於此處,如是形狀,如是相貌,如是言音。』如是過去無量差別,皆能憶念。此菩薩天眼清淨過於人眼,見諸眾生生時、死時、好色、惡色,善趣、惡趣,隨業而去。若彼眾生成就身惡行,成就語惡行,成就意惡行,誹謗賢聖;具足邪見及邪見業因緣,身壞命終,必墮惡趣,生地獄中。若彼眾生成就身善行,成就語善行,成就意善行,不謗賢聖,具足正見;正見業因緣,身壞命終,必生善趣諸天之中。菩薩天眼皆如實知。此菩薩於諸禪三昧、三摩缽 底能入能出,然不隨其力受生,但隨能滿菩提分處,以意願力而生其中。
「佛子!是菩薩住此發光地,以願力故,得見多佛。所謂:見多百佛,見多千佛,見多百千佛,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。悉以廣大心、深心,恭敬尊重,承事供養,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湯藥,一切資生悉以奉施,亦以供養一切眾僧,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於其佛所,恭敬聽法,聞已受持,隨力修行。此菩薩觀一切法,不生不滅,因緣而有;見縛先滅,一切欲縛、色縛、有縛、無明縛皆轉微薄;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不積集故,邪貪、邪瞋及以邪癡,悉得除斷,所有善根轉更明淨。佛子!譬如真金善巧鍊治,稱兩不減,轉更明淨。菩薩亦復如是,住此發光地,不積集故,邪貪、邪瞋及以邪癡,皆得除斷,所有善根轉更明淨。此菩薩忍辱心、柔和心、諧順心、悅美心、不瞋心、不動心、不濁心、無高下心、不望報心、報恩心、不諂心、不誑心、無譣詖心皆轉清淨。此菩薩於四攝中,利行偏多;十波羅蜜中,忍波羅蜜偏多;餘非不修,但隨力隨分。
「佛子!是名菩薩第三發光地。菩薩住此地,多作三十三天王,能以方便,令諸眾生捨離貪慾。佈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——,如是一切諸所作業,皆不離念佛,不離念法,不離念僧,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、一切智智。復作是念:『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、為勝、為殊勝、為妙、為微妙、為上、為無上,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。』若勤行精進,於一念頃,得百千三昧,得見百千佛,知百千佛神力,能動百千佛世界,乃至示現百千身,一一身百千菩薩以為眷屬;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,過於此數,百劫、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。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:
「清淨安住明盛心, 厭離無貪無害心,
堅固勇猛廣大心, 智者以此入三地。
菩薩住此發光地, 觀諸行法苦無常,
不淨敗壞速歸滅, 無堅無住無來往。
觀諸有為如重病, 憂悲苦惱惑所纏,
三毒猛火恆熾然, 無始時來不休息。
厭離三有不貪著, 專求佛智無異念,
難測難思無等倫, 無量無邊無逼惱。
見佛智已愍眾生, 孤獨無依無救護,
三毒熾然常困乏, 住諸有獄恆受苦,
煩惱纏覆盲無目, 志樂下劣喪法寶,
隨順生死怖涅槃, 我應救彼勤精進。
將求智慧益眾生, 思何方便令解脫?
不離如來無礙智, 彼復無生慧所起。
心念此慧從聞得, 如是思惟自勤勵,
日夜聽習無間然, 唯以正法為尊重。
國城財貝諸珍寶, 妻子眷屬及王位,
菩薩為法起敬心, 如是一切皆能捨。
頭目耳鼻舌牙齒, 手足骨髓心血肉,
此等皆捨未為難, 但以聞法為最難。
設有人來語菩薩: 『孰能投身大火聚,
我當與汝佛法寶!』 聞已投之無怯懼。
假使火滿三千界, 身從梵世而投入,
為求法故不為難, 況復人間諸小苦!
從初發意至得佛, 其間所有阿鼻苦,
為聞法故皆能受, 何況人中諸苦事!
聞已如理正思惟, 獲得四禪無色定,
四等五通次第起, 不隨其力而受生。
菩薩住此見多佛, 供養聽聞心決定,
斷諸邪惑轉清淨, 如鍊真金體無減。
住此多作忉利王, 化導無量諸天眾,
令捨貪心住善道, 一向專求佛功德。
佛子住此勤精進, 百千三昧皆具足,
見百千佛相嚴身, 若以願力復過是。
一切眾生普利益, 彼諸菩薩最上行,
如是所有第三地, 我依其義已解釋。」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
《補闕真言》
南謨喝囉怛那,哆囉夜耶。佉囉佉囉。俱住俱住。
摩囉摩囉。虎囉,吽。賀賀,
蘇怛拏,吽。潑抹拏,娑婆訶。